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,饮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然而,有些孩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却遭遇了牙疼的困扰。这种情况并非蛀牙所致,而是乳牙敏感的表现。乳牙,作为人的副牙齿,其牙釉质较薄,相较于恒牙更容易敏感。那么,孩子乳牙敏感的原因是什么?乳牙拔除又该如何确保安全性?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。
一、乳牙敏感的原因及拔除的安全性
儿童在6至12岁期间处于换牙期,此时恒牙已萌出,而相应的乳牙未脱落,这种情况被称为乳牙拔除,俗称“双排牙”或“背背牙”。
乳牙拔除的安全性
- 当继承恒牙已经萌出,滞留的乳牙应该被拔除。上颌滞留的乳牙必须尽早拔除,以防止恒牙反合。若已出现反合现象,应密切监测,并在前牙萌出后尽早进行矫正。
- 下颌滞留乳牙拔除后,长在后面的恒牙会自行调整到正常位置。若因拥挤导致牙齿排列不齐,应观察牙齿替换后的情况,根据牙列情况择期矫正。
- 下颌滞留乳牙由于牙根吸收不足,拔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牙根断裂现象。由于残留牙根距离继承恒牙牙根较近,因此可以不做处理,残留牙根会自行吸收或随恒牙萌出排出体外。
注意事项
- 因先天缺失继承恒牙导致的滞留乳牙可不予处理。但需密切观察,积极预防龋齿的发生,尽量延后牙齿脱落时间。若牙齿脱落,要根据牙齿排列情况进行间隙管理。
二、乳牙更换的顺序及注意事项
乳牙更换顺序
- 乳牙通常是根据牙齿上排左右对称,先下后上的原则来更换的。大多数儿童在6
8岁时会长出第一颗恒牙,也就是中切牙,此时第一磨牙也会逐渐长出。接下来是侧切牙,大约在89岁时长出,等到1012岁时双切牙会慢慢长出。此时首先会长出的是第一双尖牙,在1112岁的时候,上下排一的尖牙会逐渐长出。大部分儿童在12~13岁时会长出第二磨牙,第三磨牙和智齿通常都是在17岁以后才开始长出,维持生长的时间可以达到21岁。
- 乳牙通常是根据牙齿上排左右对称,先下后上的原则来更换的。大多数儿童在6
注意事项
- 留意乳牙和恒牙的生长情况。
三、乳牙拔除的临床表现
- 最常见于混合牙列早期下颌中切牙,恒牙在舌侧萌出,乳牙拔除在唇侧,表现为双排牙现象。
- 其次是第一乳磨牙的残根或残冠滞留于第一前磨牙颊舌侧或近远中。第二乳磨牙滞留,多是恒牙胚先天缺失或埋伏阻生。
- 4个以上的乳牙拔除称为多发性乳牙拔除,见于颅骨、锁骨发育不全者。
四、家长如何保护孩子的乳牙
- 从宝宝3岁开始就可以对他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教育。告诉宝宝讲卫生,爱清洁,早晚刷牙,饭后漱口等简单的口腔保健知识,让宝宝从中懂得口腔保健的意义。
- 幼儿龋齿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,其危害甚至比成人较大,因此,爸爸妈妈们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。平时要督促自己的宝宝少吃零食,尤其在睡前少吃甜食,注意口腔卫生,吃后要漱口。另外,每隔半年要带宝宝去口腔医院检查,发现龋齿应及时修补治疗,这也是保护乳牙的方法。
- 当孩子渐渐长大可以一个人刷牙时,父母要及时给孩子示范,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,还要督促孩子坚持。另外,也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,让孩子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乐于刷牙,从被动转为主动,这也是一种保护乳牙的方法。
- 如何保护乳牙,教宝宝学刷牙是重要的一步。应该先让宝宝认识刷牙用品,为了充分调动宝宝学刷牙的兴趣,爸爸妈妈可以预先带宝宝到商店挑选宝宝自己喜欢的杯子、牙刷和牙膏等用品。宝宝看着自己挑选的心爱的刷牙用具,自然参与的热情就会很高。
除了日常护理和教导,定期的口腔检查对保护牙齿非常关键。定期口腔检查才能及时发现牙齿问题,并及时采取治疗手段。